• 会员
    根据健康的一般规律,本书又分为“防病”(即保健)与“治病”两大体系,前六章分别从饮食、锻炼、养心、日常养生、经络养生等角度讲防病,主要讲述大师们的日常保健方法及经验,如朱良春教授常喝的“长寿粥”,邓铁涛教授常练的“八段锦”,李济仁教授常饮的“保健药茶”,王绵之教授常用的“打坐养心法”,何任教授提倡的“中年进补”等。后十章则主要讲述大师们对各类疾病的诊疗经验,包括心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泌
    中医17.2万字
    4.6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汇集近现代名老中医的典型临床方剂医案,与《方剂学》教材内容密切相关,有临证处方的思路、关键点、鉴别等,可作为学习《方剂学》教材的配套参考书使用。通过阅读医案可以使读者获得大量的、丰富的、生动的临床知识,以提高读者的临床思维和诊疗能力。
    中医21.7万字
    4.6万人气
  • 会员
    《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中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献大约有50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33种,以“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也很多。这些古文献对了解先秦时期中医发展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医6万字
    4.6万人气
  • 会员
    《减肥瘦身怎么吃》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杨毅玲教授主编,在简要介绍减肥成因、误区、方法和饮食原则基础上,从中医学和营养学角度,收录了丰富的减肥食材、减肥中草药、减肥饮品、减肥代餐和减肥零食,全面涵盖了各类减肥饮食品类。术后还附入减肥的简易运动方法。本书素材丰富,科学准确,可供上班族及相关肥胖患者查阅参考。
    中医7.8万字
    4.5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为广安门医院博士生导师何庆勇在临床中运用经方治疗疑难重症的实录及读书随笔。全书分为总论、上篇和下篇三部分,共记录了医案168则及读书与经方随笔31则,集理论性、学术性及临床实用性于一体,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对经方研究的临床心得和体会,可供中医药高校师生及中医药临床者参考借鉴。
    中医35.4万字
    4.5万人气
  • 会员
    《医学三字经》全书4卷,乃仿效《三字经》的体裁,以三字一句的韵语,概述医学源流、基本理论和常见疾病证治。卷一、二,除首论医学源流外,分论中风、虚痨、咳嗽、疟疾、痢疾、伤寒、温疫、妇人经产、小儿等33类疾病的证候、病机、治法和方药。卷三、四详论《医学三字经》中所列各种病症的方药,有方有论,有详有略,乃至加减运用,煎服方法均有论述,并于第四卷中对阴阳、脏腑、四诊等基本理论简明扼要地加以论证,便于初学者
    中医4.9万字
    4.5万人气
  • 会员
    这次修订,较第三版增加了白头翁汤、大半夏汤、大建中汤、茯苓饮、枳实薤白桂枝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续命汤、温脾汤等8首经方以及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3首后世名方,还增添了个人经验方三黄四逆汤1首。全书共收录91余首常用经方和15首附录方。作为本次修订的特色,是增加了776项循证研究的结果。临证经验与循证医学是医学的科学要求和发展动力,与循证医学结合是经方医学的优势。本书推荐适应症均标明循证医
    中医10.4万字
    4.5万人气
  • 会员
    《实用按摩手册》一书是由北京按摩医院组织专家在原《按摩手册》的基础上,全新改版而成,增加图表的表现力,丰富新病种,内容更精准。全书分为中医学基础、经络与腧穴、按摩手法、保健按摩、医疗按摩、附录等六个部分。其中经络与腧穴部分采用图表结合的方式进行阐述,定位精准,图示清晰,让读者能准确地按图取穴;按摩手法部分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对33个基本手法和27个符合手法进行了详细地描述。
    中医34.4万字
    4.5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既有手纹的基础知识,常见疾病的手纹特征与防治方法,又有心理疾病介绍及不同人群的健康预测。另外还介绍了一些常见病的食疗、运动或按摩等方法,让人们可以在对症诊断的过程中,还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保健之道。本书从经络全息的角度,全面介绍了握手、观手指(指形)、指甲、半月痕、青筋、“三斑”(黑斑、白斑、血痣)、掌纹、手掌气血等,通过手掌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健康状态以及预知各种变化,用以趋吉避凶,提前做好预防、
    中医34.6万字
    4.5万人气
  • 会员
    本书原名《万病从根治》,作者是任之堂主人余浩。本书是一本通过生活故事感悟中医医理的中医学图书。作者细心观察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总结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医学中来,提高自身的悟性,站在道的角度来认识疾病,研究疾病,寻求解决方案,感受中医的“大道至简”,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全书共50篇,每篇均以一件小事或某个现象为引子,从中感悟出诊断治病和养生的方法,语言平实,深入
    中医15万字
    4.4万人气
  • 会员
    《大别山民间医方集》一书,立足于对民间中医药法宝的挖掘、整理,涉及内、外、妇、儿、皮肤等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地方性疾病等300个病种的单、验方1000余首。把疾病的“主证、病因、治法、方药与单验方联络为一体”,让民间医方作为中医正规治法的补充,给常规的治法增色添彩。
    中医18.6万字
    4.4万人气
  • 会员
    本书讲述了一个刚刚从复旦数学系毕业的女生学习伤寒论的故事。全书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了师徒之间关于伤寒论的问难与应答。通过不同主题的故事,讲解了伤寒论的基础知识、用药、方证等。其中不乏作者的思考和新颖的思路。书中的徒儿和师傅性格鲜明,颇具辨识度,语言风趣幽默,可读性较强。书中还引入了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或情节元素,让全书带有一点武侠色彩,更为引人入胜。
    中医11.1万字
    4.4万人气
  • 会员
    《名方类证医书大全》,又名《医书大全》《新编名方类证医书大全》《新刊名方类证医书大全》。明?熊宗立辑,正统十一年(1446)成书。本书按病分类,共二十四卷。卷一、卷二为治诸风、诸寒、诸暑、诸湿医方;卷三至卷十六从伤寒、痰饮、脾胃、补虚、痨瘵、五痹、脚气、消渴、水肿、积聚、癫痫、失血等分门缀附证治效方;卷十七、十八为治眼、耳、鼻、口舌、齿、咽喉、发鬓医方;卷十九为治痈疽、疮疖、瘰疬膏药方;卷二十为急
    中医25.2万字
    4.4万人气
  • 会员
    为了进一步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发挥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服务特色,提升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经过精心遴选,我们编写了《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本书依据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要求,汇集了近年来国务院、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开下发的相关文件,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中医药文化建设、科室建设为重点,便于医院领导、各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负
    中医21.7万字
    4.4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一、二、三期,即“处方篇”。《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共八期,该书紧密结合临床,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奥为浅显。其为文直抒胸臆,酣畅淋漓;纵横捭阖,新意频出;而又生动活泼,亲切感人。《屡试屡效方》乃张锡纯“至遇难治之证,历试成方不效,不得不苦心经营,自拟治法。迨拟出用之有效,且屡次用之,皆能随手奏效,则其方即不忍抛弃,而详为录存。”“自拟之方凡百余,约皆历试有效而后笔
    中医25.9万字
    4.4万人气
  • 会员
    本书由跟师任之堂主人余浩的弟子所作,收录了在任之堂跟师期间记录的典型医案。全书分为七讲,主要对腰腿痛、失眠、皮肤痒疹、怕冷、脾胃疾病、眼睛干痛等的诊治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总结。书中的每个病案,都力求把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脉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把症状和脉象背后的本质解释清楚后,再解读处方——为什么用这个方,为什么用这味药。这样,展示给大家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医案,更主要的是一种临床思维模式:通过对脉诊的把握
    中医11.5万字
    4.4万人气
  • 会员
    胡希恕(1898-1984),沈阳市人。1958年受聘于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教授《伤寒论》、《金匮要略》。临床擅用经方,尤其对桂枝汤、小柴胡汤等的临床应用更有独到之处,除用于伤寒温病以外,尚有内外妇儿各科杂病,每用必效,是当时人所公认的经方家。刘渡舟先生称其为“经方学派的大师”,并介绍说:"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
    中医31.5万字
    4.4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介绍了著名老中医谢锡亮数十年来用直接灸法防治病毒性乙型肝炎、免疫性疾病及其他多种疑难病的独特经验以及直接灸法的操作要领和技巧。全书共五章。第一、第二章简要介绍灸法基本知识,第三章为用直接灸法防治病毒性乙型肝炎医案,第四章为免疫性疾病医案,第五章为其他疑难病医案。这些医案是运用灸法临床实践的真实记录,是传统医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生动范例。
    中医6.9万字
    4.4万人气
  • 会员
    全书依次分为清修妙论、四时调摄、起居安乐、延年却病、燕闲清赏、饮撰服食、灵秘丹药、尘外遐举八笺,共19卷,含目录1卷,总20卷。本书为养生学专著。作者广征博引,采摭宏富,内容涵盖儒、释、道籍,经史杂著,医药著述等丰富的文献。内容包括医药卫生、气功导引、饮食起居、山川逸游、花鸟鱼虫。琴棋书画、笔墨纸砚、文物鉴赏等广博的知识,论述了身心调养、性情陶冶、生活调摄、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气功修炼、艺术欣赏等
    中医34.7万字
    4.4万人气
  • 会员
    中医舌诊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系统性强,尤其是其直观形象的特点,易于学习和掌握,不仅在临床受到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的广泛重视,在个人健康保健领域也被广为应用。舌象不仅可以用来诊断病证、指导用药和评价疗效,还可以用来辨识体质、管理健康、指导食疗食补等,已成为学习中医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临床基本技能之一。为了方便国内外广大中医初学者、临床中医师以及中医爱好者更好地学习掌握和运用舌诊的基本技能,作者团队从多年
    中医6万字
    4.4万人气